[1] 杨睿,陈炫好,李晋,等. 薄荷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4-13. [2] 徐凌玉. 薄荷化学成分及其质量评价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 王梦,田伟,李葆林,等. 薄荷非挥发性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河北工业科技,2022,39(2):135-143. [4] 李蕊汐,王闯,刘燕,等.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备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24,55(2):187-195,216. [5] 常雅卉. 基于有效成分含量、指纹图谱及农药残留水平评价薄荷质量与安全性[D]. 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 [6] 蔡丹凤,吴长辉,唐闽杰,等. 响应面法优化茯苓超微粉碎工艺的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7):1467-1471. [7] 孔馨逸,刘妍如,唐志书,等. 响应面法优选葛根超微粉的制备工艺及活性成分测定研究[J]. 中草药,2018,49(13):2993-3000. [8] 孟相俊,孟灵旭,张静,等.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远志炒焦工艺[J]. 时珍国医国药,2023,34(9):2140-2143. [9] 吴乙庚,祝婧,姚东,等. 层次分析-熵权法联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胆汁制陈皮炮制工艺及饮片色度与成分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4,31(5):118-124. [10] 王新杰,张婧秋,杨子烨,等. 基于G1-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 响应面法优化蜜炙甘草炮制工艺[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 24(4):28-32. [11] 季欧,范依霖,骆巧媚,等. 基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联用正交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J]. 西北药学杂志,2024,39(2):107-112. [12] 杨世瑜,肖雨,安春娜,等. 原儿茶醛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24, 55(7):2463-2471. [13] 高翰博,王广政,巩晴晴,等. 天麻超微粉碎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J/OL].中国食物与营养, 1-9[2025-06-17]. [14] 刘亮镜,祁俊,朱应成,等. 柴葛退热散超微粉碎工艺优化[J].中国药房, 2017, 28(13):1837-1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