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3-10-25
    育种·栽培
    谷子生物量与器官几何特征间的异速驱动关系研究
    王思雨, 张吴平, 李富忠, 王国芳, 梁靓
    2023, 62(10):  1-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01
    摘要 ( 205 )   PDF (2153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谷子(Setaria italica)品种张杂1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谷子生长栽培试验,动态测定了张杂谷子不同叶位的叶片长度(最大长度)、叶片宽度(最大宽度)、叶片生物量、茎节长度(最大长度)、茎节生物量以及谷穗长度和谷穗生物量,分析了不同器官生物量与其几何形态结构特征参数的异速变化关系,构建了基于生物量的谷子器官几何形态结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叶片生物量与叶片长度、茎节生物量与茎节长度、谷穗生物量与谷穗长度的异速变化关系采用幂指数方程表示,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3、0.77和0.98,叶片生物量与叶片宽度呈二次曲线变化,决定系数为0.80,各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均显示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的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28 cm和0.35 cm,茎节长度的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为1.17 cm,谷穗长度的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为2.40 cm。谷子不同器官的几何形态结构参数与其对应的累积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采用构建的生物量预测谷子器官几何结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小麦芒长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及遗传分析
    陈真真, 周国勤, 陈金平, 石守设, 谢旭东, 申冠宇
    2023, 62(10):  5-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02
    摘要 ( 142 )   PDF (1659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一对芒长存在差异的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近等基因系CSAM1(长芒)和CSAM2(短芒)为研究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光合作用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对芒长性状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SAM1(长芒)与CSAM2(短芒)在株高、株型、穗长、抽穗期、开花期、小穗数、穗粒数等性状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芒长差异极显著(P<0.01);CSAM1(长芒)穗部的光合能力和千粒重都高于CSAM2(短芒);遗传分析表明芒长性状的遗传由单基因控制,短芒为显性,长芒为隐性。
    杂交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珈丰91A的选育及应用
    胡继红, 柯传勇, 刘善德, 黄海燕, 廖光毅
    2023, 62(10):  9-1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03
    摘要 ( 142 )   PDF (2196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籼型三系不育系珈丰91A是以荃9311B//荃9311B/荃优华占的F3代选系与荃9311A杂交并连续多代回交的后代,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抗稻瘟病型中籼型三系不育系(含Pi2抗稻瘟病基因)。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主要优缺点、生产上应注意的事项及其配组品种试验、试种情况。
    不同N、P、K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光合产物及子粒产量的影响
    祝静雪, 王莹, 房晓琨, 陈展宇
    2023, 62(10):  13-2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04
    摘要 ( 134 )   PDF (3056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不同N、P、K配比对玉米(Zea mays L.)光合生理特性、光合产物及子粒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其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物质生产能力的差异,探索玉米最佳施肥量,以期为吉林省中北部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成熟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整体呈下降趋势,T10处理最高,叶片胞间CO2浓度(C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从拔节期到成熟期T10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最高,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合理的N、P、K配施对玉米的茎粗有一定的影响,株高、茎粗除N肥起决定作用外,与P、K肥也有一定的关系;T7处理的倒伏率最高,T1处理的倒伏率最低;T10处理的玉米子粒产量最高,比对照T0增产176.6%,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N为3水平的T10处理在光合生理特性、子粒产量方面综合表现最佳。
    资源·环境
    碱性富硒土壤区大蒜营养元素积累规律研究
    代璐, 张亚峰, 马强, 王帅, 贺连珍, 秦永强
    2023, 62(10):  22-2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05
    摘要 ( 122 )   PDF (1830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碱性富硒土壤区大蒜(Allium sativum L.)营养元素的积累规律,为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大蒜和土壤的协同监测,分析了Se、Fe、Sr、Mg、Cu、Zn、Mn、Cr和I共9项指标,利用特征参数、富集系数和营养素水平开展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大蒜Se平均含量为43.6 μg/kg,Cu平均含量为2.10 mg/kg,Zn平均含量为7.56 mg/kg,Fe平均含量为0.017 g/kg,Mg平均含量为0.27 g/kg,Mn平均含量为3.33 mg/kg,I平均含量为0.035 mg/kg,Sr平均含量为2.6 mg/kg,Cr平均含量为0.06 mg/kg;富硒土壤(土壤Se≥230 μg/kg)中产出的大蒜均达到富硒水平;大蒜对Se、Zn、Cu的转运富集能力最强,对Mg、I、Sr的转运能力适中,对Mn、Fe、Cr的转运能力最弱;大蒜具有协同富集Se、Cu、Zn、Cr等营养元素的能力;从大蒜对人体营养素的贡献率来看,Cu、Fe、Mn的贡献率最大,Se次之,Zn和I最低。
    镁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和镁肥利用率的影响
    陈少卿, 耿国涛, 王少华, 周雄, 陆志峰, 张洋洋, 廖世鹏
    2023, 62(10):  26-2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06
    摘要 ( 128 )   PDF (1799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置5个镁肥用量处理,研究施镁对直播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产量和镁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镁可以显著提高直播油菜产量(P<0.05),MgO用量为45 kg/hm2时产量达最高,比不施镁对照增加387 kg/hm2,增长了18.0%。同时,施镁可以提高油菜子粒和角壳占比,降低茎秆占比。施镁明显增加了油菜的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2个指标分别在施镁45 kg/hm2和施镁30 kg/hm2达最大,比不施镁对照增加了17.8%和12.1%。施镁增加了油菜各部位镁含量和累积量,角壳和子粒的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茎秆。镁肥表观利用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gO用量为30 kg/hm2时达最大,为21.4%,农学效率在MgO用量为15 kg/hm2时最大,为11.7 kg/kg。综合增产效果、养分吸收利用率等因素,该区域应注重镁肥的施用,合适的MgO用量在40~45 kg/hm2
    稻虾种养模式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
    李清海, 谢青芸, 叶佩
    2023, 62(10):  30-3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07
    摘要 ( 148 )   PDF (1684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江汉平原开展了稻虾种养模式和中稻单作下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对比监测试验,重点探究了稻虾种养模式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特征及田间表层水深和气温对稻虾种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江汉平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评估和减排技术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中稻田相比,稻虾种养田CH4排放总量显著增加369.3%(P<0.05),N2O排放总量显著降低33.3%(P<0.05),N2O与CH4排放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增温潜势的主要贡献来源为CH4排放,稻虾种养模式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常规中稻田显著增加1.06 kg CO2-e/kg(P<0.05);稻虾种养田CH4的排放通量与田间表层水深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常规中稻田非淹水期N2O排放与箱内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稻虾种养田温室气体的高排放主要由持续淹水厌氧状态导致,探究该模式CH4减排举措最为关键;中稻由于水旱轮作,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较低,可作为低碳减排的主要稻作类型。
    忻州市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刘帅, 赵燕楚, 黄艳凤, 张邓壮, 石雅峰
    2023, 62(10):  37-4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08
    摘要 ( 132 )   PDF (2923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山西省忻州市重点河流和水库2020年秋季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共有浮游植物8门111种,细胞密度范围在0.009×106~13.110×106 cells/L,平均密度为3.299×106 cells/L;水库中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25种,细胞密度范围在0.205×106~17.310×106 cells/L,平均密度为6.526×106 cells/L。取样点所系流域的优势种为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卵形隐藻(Chroomonas acut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舟形藻(Navicula capitatoradiata)、弯形小尖头藻(Raphidiopsis sinensia)、普通等片藻原变种(Diatoma vulgare var. vulgure)。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细胞密度空间上分布不均。据忻州市水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可知,水库中浮游植物资源均较丰富,结构较稳定,且生物多样性优于河流。22个采样点以轻度和中度污染为主。
    青藏高原种植业碳排放量测度——以青海省青稞种植业为例
    丁亚男, 丁生喜
    2023, 62(10):  45-5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09
    摘要 ( 115 )   PDF (2534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青藏高原种植业碳排放量测度问题,以青海省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种植业产生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成本为测算目标进行测定。通过对青海省1997—2019年的碳排放总量和农业碳排放量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青海省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农业碳排放量也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基于1997—2019年青海省农业碳排放数据,使用Matlab软件中GUI工具箱搭建非线性次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神经网络时序工具对青海省农业2020—2026年碳排放进行多步预测,结果显示2020—2026年青海省农业碳排放量仍呈高位波动增长的趋势,迫切需要开展“双碳”减排。依据青稞种植业碳排放来源,建立了农用柴油、人工、化肥、农药、农膜、N2O排放6个测算指标。并基于2015—2020年各测算指标的数据建立IPCC清单估算模型,最终测得青海省青稞种植业2015—2020年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碳成本,结果显示,2015—2020年青海省青稞种植业碳排放总量并未随着青稞种植面积的增大而出现大幅度增长,而青稞种植业碳排放强度和碳成本随着青稞种植面积的增大而有所降低。
    基于GIS的武陵源风景区峰林顶部植物群落稳定性评价
    琚玉枫, 田建林, 丁彬彬, 曾婷
    2023, 62(10):  51-5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10
    摘要 ( 134 )   PDF (2949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武陵源风景区3 000余座峰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群落结构功能和人为干扰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植物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等间距法确立指标权重,使用ArcGIS进行加权叠加,将植物群落稳定性从高到低分为Ⅴ、Ⅳ、Ⅲ、Ⅱ、Ⅰ共5个等级,对植物群落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制图,分析不同稳定性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原因。结果表明,Ⅴ、Ⅳ、Ⅲ、Ⅱ、Ⅰ级的峰林所在区域面积分别为14.37、17.16、16.26、13.74、6.25 km2,占比依次为21.2%、25.3%、24.0%、20.3%、9.2%。植物群落稳定性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特征;峰林顶部植物群落较稳定,仍有近1/3区域,其峰林顶部植物群落存在退化风险;群落稳定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影响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因子中,相较于群落结构功能因子,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因素的作用更强。
    甘肃省祁连山林区林地碳储量的分布特动态变化
    赵方圆, 王琼芳, 赵万奎, 程小云
    2023, 62(10):  58-6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11
    摘要 ( 131 )   PDF (2709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甘肃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单位面积生物量法计算林地碳储量,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综合分析了 2016—2019年甘肃省祁连山林区林地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牧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向林地转移碳储量2.26万t,生态建设加强后呈牧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向林地转回的趋势。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的碳储量在2016—2019年共增加了19.20%,其中乔木林地碳储量增长占林地碳储量总增加值的98.26%,且以未来碳汇增长潜力较大的中龄林和幼龄林碳储量增长速度最快,分别为26.70%和26.34%。
    植物保护
    卷烟生产车间混合气调及低温杀虫技术研究
    张楚安, 牛燕丽, 王乐军, 刘德强, 王媛, 张龑, 刘勇, 尹鹏, 李祥发
    2023, 62(10):  63-6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12
    摘要 ( 132 )   PDF (2342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为研究对象,对比混合气调(N2、CO2)及低温杀虫对卷烟生产设备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混合气调(N2、CO2)杀虫技术可以使内层帐幕降至更低的氧气浓度(1.0%~1.2%),适宜浓度的二氧化碳(10%~20%)可刺激烟草甲加速呼吸,在更短的时间内(10 d)完全杀死烟草甲成虫和幼虫;采用低温杀虫,针对部分封闭性的卷烟生产车间虫源隐患点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广西百色西番莲茎基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杨翠凤, 滕峥, 余爵运, 林有林
    2023, 62(10):  69-7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13
    摘要 ( 100 )   PDF (2422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组织分离法、科赫法则及rDNA-ITS测序鉴定等方法,对广西百色市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 L.)茎基腐病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获得6种不同形态和致病力的病原真菌,其中4株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焦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2株为镰刀菌属(Fusarium),但尚未鉴定到种。
    成都市湿地外来植物分布与扩散潜力研究
    苟小林, 康馨文, VLADIMIROV Dmitrii, 陈青松, 王亚婷, 樊华, 涂卫国
    2023, 62(10):  74-8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14
    摘要 ( 92 )   PDF (2983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成都市作为典型公园城市,调查成都市湿地外来植物及其分布,通过扩散模型研究外来植物扩散潜力,探讨外来植物分布与入侵潜力。结果表明,成都市湿地分布着61种外来植物,主要都分布在湿地的陆生环境中,1类外来入侵植物有16种。水陆共生的1类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分布率最高,超过97%,且苏门白酒草(Erigeron sumatrensis)、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鬼针草(Bidens pilosa)的分布率都超过20%,但分布密度较低,未大量侵占生态系统。部分高入侵风险的外来植物依然具有较大的扩散潜力,分析发现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有自水体向陆生环境扩散的趋势。在未来成都市湿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建议加强1类外来入侵植物的人工管控力度,深入研究人工干预对外来植物的防除作用,且防范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及其他入侵等级较低的园林绿化植物扩散。
    园艺·特产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灵芝药理机制
    陈姎玲, 潘小芳, 徐浩, 陈睿, 霍丽妮, 梁燕
    2023, 62(10):  83-9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15
    摘要 ( 122 )   PDF (4091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探讨灵芝(Ganoderma lucidum)的活性成分及药理机制。以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为评估指标,从TCMSP数据平台中筛选灵芝活性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活性成分潜在的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灵芝活性成分的药理机制,最后采用Sybyl-x 2.0软件对代表性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灵芝多糖、三萜类及甾体类共16个活性成分,KEGG富集分析得到AR、CYP17A1、CYP19A1、NR1H2、NRIH3、CYP17A1、CYP19A1、TDP1、MAPT等37个关键靶点,涉及Steroid hormone biosynthesis、Vascular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等15条作用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0%以上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其中化合物麦角甾-7,22-二烯-3β-醇亚油酸酯与靶点蛋白HSD17B2的结合评分最高。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灵芝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血管平滑肌收缩、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胰岛素抵抗等通路对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发挥疗效。
    海拔与定植密度对宜昌市东当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杨迎春, 李云飞, 姚玉玲, 李念祖, 费甫华, 杨昊, 李蓉芳
    2023, 62(10):  91-9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16
    摘要 ( 130 )   PDF (1603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海拔与定植密度对湖北省宜昌市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 (Sieb. et Zucc.) Kitagawa]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设置2个海拔水平(600 m、1 100 m)和3个定植密度水平(30 cm×40 cm、35 cm×40 cm、40 cm×40 cm)处理,测定东当归不同时期地上部分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和采收期主要产量指标。结果表明,600 m海拔、35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东当归生长旺盛期株高最高(14.80 cm),茎秆数较多(5.20个);1 100 m海拔、35 cm×40 cm和40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根膨大期株高较高,分别为42.75、42.65 cm;1 100 m海拔下的3个处理和600 m海拔、40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单株鲜根重较大,为218.33~265.26 g;1 100 m海拔、30 cm×40 cm和35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折合鲜根产量较大,分别为15 157.83、16 725.66 kg/hm2;单株鲜根重和折合鲜根产量均与生长旺盛期茎秆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和-0.820。综上所述,600 m海拔种植有利于东当归生长旺盛期生长;1 100 m海拔种植有利于增加地上部分养分积累、提高单株重量和总产量;35 cm×40 cm和40 cm×40 cm密度定植有利于东当归地上部分生长,30 cm×40 cm密度定植有利于提高总产量;宜昌市适宜在1 100 m海拔、30 cm×40 cm定植密度条件下种植东当归,单株重量和总产量均较高。
    泸州市与广州市龙眼核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陈永钧, 代良敏, 代良萍, 张春, 王燕
    2023, 62(10):  95-9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17
    摘要 ( 89 )   PDF (2772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研究四川省泸州市和广东省广州市两个主产区的龙眼(Dimocarpus longan)核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泸州张坝、泸州黄舣和广州荔湾产地的龙眼核为研究对象,经5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提取其抗氧化活性物质,通过DPPH法和ABTS+·法比较各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极性部位3个产地(除泸州张坝外)龙眼核干膏质量的大小均表现为正丁醇>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石油醚。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DPPH法中,除广州荔湾产地龙眼核的石油醚部位外,其余产地的各极性部位均具有较高的自由基清除率,其中广州荔湾、泸州张坝产地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佳,IC50分别为0.021、0.022 mg/mL。在ABTS+·法中,各产地龙眼核的石油醚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乙酸乙酯部位次之,且在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以泸州张坝龙眼核的抗氧化能力最佳,其IC50为0.023 mg/mL。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精抗衰老的作用机制
    柯昌虎, 严慧, 赵阳, 朱军, 李志浩
    2023, 62(10):  100-10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18
    摘要 ( 121 )   PDF (6824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揭示黄精(Polygonati Rhizoma)抗衰老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黄精的化学成分,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黄精的化学成分对应的相关靶点;在GeneCards、OMIM、DiGSeE、HAGR数据库中筛选衰老疾病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在线软件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由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黄精的12个有效成分通过调控81个靶点和79条信号通路产生抗衰老作用,5个关键的化学成分为黄芩素、4′,5 -二羟基黄酮、甘草素、(2R)-7-羟基-2-(4-羟基苯基)-苯并四氢吡喃-4-酮、zhonghualiaoine 1,可通过EGFR、VEGFA、HIF1A、ESR1、STAT3等关键靶蛋白介导癌症途径,癌症中的蛋白多糖、HIF-1、Ras、癌症的中枢碳代谢、PI3K-Akt、FoxO、Rap1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衰老作用。分子对接表明筛选的靶点蛋白与有效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
    山桐子性别分子标记的通用性验证
    严莉, 仝铸, 何秀娟, 肖翠, 王泽琼, 袁龙义, 孙中海, 邱文明
    2023, 62(10):  109-11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19
    摘要 ( 103 )   PDF (1866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已知性别的120份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样品,检验了2个已报道UBC841和STZ分子标记在山桐子性别鉴定中的通用性。同时,分析了大量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多态性(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在山桐子雌雄株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UBC841标记在24份山桐子样品中可检测到多态性条带,但未检测到雌雄性别特异性条带;STZ标记可在部分样本中扩增出目的条带,但未表现出雌雄株性别特异性;说明这2组标记均未表现出良好的通用性,雌雄性别鉴别准确率较低。此外,筛选了26条ISSR引物和780对SRAP引物组,也未能获得雌雄性别特异标记,说明采用通用型分子标记ISSR和SRAP在山桐子中较难筛选到稳定、可靠的性别特异的标记。
    苏北地区覆膜栽培方式对露地辣椒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丁颖, 刘艳艳
    2023, 62(10):  115-11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20
    摘要 ( 100 )   PDF (1631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苏北地区露地辣椒栽培更好的地膜覆盖方式,以苏椒5号为研究对象,设置畦面地膜覆盖(T2)、畦面起垄连沟全地膜覆盖(T3)2种地膜覆盖方式,以不覆膜(T1)为对照(CK),研究地膜覆盖不同栽培方式对露地辣椒植株生长、产量、土壤氮素、盐分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的辣椒初花期、结果期和采收期可至少提前5 d,鲜椒单果质量和产量分别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18.95%和11.99%;在苗期、开花坐果期、成熟期3个时期,T3处理的辣椒株高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34.28%、30.30%和16.66%,茎粗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42.75%、26.79%和26.64%;在成熟期,T3处理的辣椒植株展开度可达78.9 cm×81.2 cm,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24.35%和12.01%。在开花坐果期,T2和T3处理的土壤TN(全氮)含量分别显著低于T1处理5.77%、24.04%,土壤速效氮含量分别显著低于T1处理12.99%和12.27%;在苗期和成熟期,T3处理的0~20 cm土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分别显著低于T1处理85.26%和17.35%。
    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特征
    于婷, 胡晓静, 邢皓文
    2023, 62(10):  119-12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21
    摘要 ( 118 )   PDF (1591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不同生境、不同方向的土壤种子库水平及种子萌发特征进行分析,分析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格局,以期探究新疆野苹果幼苗更新制约因素及机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土壤种子库总密度平均值为10.20粒/m2。土壤中不同存留情况的种子数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腐烂种子>空粒种子>完整种子。完整种子萌发率较低。不同生境中种子储量差异不显著,表现为阳坡>阴坡>谷底。在垂直空间中,随土层深度增加种子数量逐渐减少,在不同生境中垂直方向上土壤种子库密度变化不大。大部分种子落入枯枝落叶层,而枯枝落叶层会阻碍种子与土壤接触萌发,扰动地表枯枝落叶层有助于新疆野苹果种子进入土壤与萌发。土壤种子库更新不良可能是新疆野苹果实生苗数量稀少、种群繁殖难以为继的原因。
    麻地膜对无土栽培辣椒生长发育环境的影响
    牛艳蕾, 孙子壹, 孙晓莹, 陈晓峰
    2023, 62(10):  124-13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22
    摘要 ( 104 )   PDF (2563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麻地膜对无土栽培辣椒生长发育环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对无地膜土壤栽培(CK)、PE膜土壤栽培(T1)、PE地膜基质栽培(T2)、麻地膜覆盖无土栽培(T3)4种处理下土壤和基质基本理化性状、辣椒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品质、 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比CK、T1、T2处理,T3处理明显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辣椒可溶性糖和VC含量较CK分别提高21.13%、49.26%。与定植前比较,CK、T1、T2、T3处理的土壤或基质中的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其中T3处理含量增加最明显。通过分析可知,麻地膜对基质的理化性质提升较为明显,改善了基质电导率以及孔隙度大小,提高了地温,增加了基质中细菌的多样性,降低了真菌丰度,进而有利于加速养分分解,对植物根部环境和生长发育有较大的作用。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珙桐群落主要树种特征光谱研究
    曾婷, 田建林, 丁彬彬, 王高, 周子群, 徐琴倩
    2023, 62(10):  132-13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23
    摘要 ( 108 )   PDF (2537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珍稀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及其群落主要树种的特征光谱,借助ASD FieldSpec 4型便携地物光谱仪,运用微分法和去包络线法分析了珙桐、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 Dippel]、红枫(Acer palmatumAtropurpure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5类树种的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原始光谱曲线位于近红外波段处,珙桐群落主要树种反射率差异明显,可用于识别的最优波段为780~920 nm、1 000~1 349 nm、1 427~1 590 nm、1 590~1 785 nm、1 981~2 459 nm;490~530 nm、550~582 nm、680~760 nm、1 110~1 190 nm是一阶微分数据结合“三边”参数分析得出的最佳区分波段;基于去包络线曲线分析,曲线突出显示的4个吸收谷和1个反射峰,其特征波段是440~500 nm、520~640 nm、640~690 nm。光谱吸收特征参数基于曲线去包络线540~760 nm波段数据分析得出,可以通过该波段的吸收峰面积和光谱吸收系数对该5类树种进行区分。
    水产科学
    湖北省沙塘鳢属鱼类种质资源研究
    王雪, 刘怡然, 任艳, 李波, 谢德兵, 朱思华
    2023, 62(10):  137-14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24
    摘要 ( 127 )   PDF (181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塘鳢属(Odontobutis)为东亚特有小型淡水底栖肉食性鱼类。湖北省分布有2种,分别为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和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 从分类分布、形态学、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系统综述了湖北省沙塘鳢属鱼类种质资源研究,为开展沙塘鳢属鱼类的人工繁殖、产业化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等积累基础资料。
    草鱼摄食前后促食欲因子和抑制食欲因子的变化规律
    郭薇, 杨慧君, 莫爱杰, 孙俊霄, 翟昱翔, 矣林园, 袁勇超
    2023, 62(10):  143-14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25
    摘要 ( 99 )   PDF (1667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摄食前后脑和肠道组织中胃饥饿素(Ghreli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CART)、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瘦素(Leptin)的基因表达,探究食欲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摄食前2 h,草鱼脑组织中ghrelin 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大峰值(P<0.05),随后显著下降,在投喂后的4 h内,其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脑中促食欲因子npy mRNA在摄食前2 h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摄食后2 h(P<0.05),而在肠道中表达量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脑和前肠组织中抑制食欲因子cckcartleptin mRNA在摄食前2 h表达丰度较低,而在摄食后1~2 h内,其含量显著上升(P<0.05)。摄食后草鱼血浆中GH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摄食后1 h达到高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锈斑蟳人工养殖环境监测
    邹雄, 杨明秋, 蒲利云, 陆建学, 夏连军, 刘鑫
    2023, 62(10):  149-15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26
    摘要 ( 119 )   PDF (3067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人工养殖的质量,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其环境监测系统进行设计。首先,对锈斑蟳人工养殖环境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结构、本地监控子系统、远程监控子系统以及水质监测系统。同时,针对水质检测中溶解氧预测,利用改进的LMBP(Levenberg-Marquardt Back Propagation)算法进行设计。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环境监测系统能够较好实现锈斑蟳养殖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减少人力物力。此外,基于改进的LMBP算法能够对溶解氧进行较好地预测。
    贮藏·加工
    简易扁板海绵萜酚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
    刘馨联, 庄江超, 周心行, 汤纪航, 张胜元, 王洁
    2023, 62(10):  154-15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27
    摘要 ( 104 )   PDF (1627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采自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的简易扁板海绵(Plakortis simplex)进行化学成分研究,运用LC-MS法结合HPLC法高效追踪分离和富集其萜酚类化合物,并采用MTT法和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检测法分别检测萜酚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从该海绵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共富集和分离了8个已知的萜酚类化合物,分别为Plakordiol A(1)、Plakordiol B(2)、Plakordiol C(3)、Plakordiol D(4)、(7R,10R)-Hydroxycurcudiol(5)、(7R,10S)-Hydroxycurcudiol(6)、(7R*,10R*)-Abolene(7)和(7R*,10S*)-Abolene(8),为4对差向异构体。在20 mmol/L浓度下,8个萜酚类化合物均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中Plakordiol A(1)和Plakordiol C(3)对9-顺视黄酸诱导的RXRα的转录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而Plakordiol D(4)促进9-顺视黄酸激活RXRα的转录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Plakordiol A(1)可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的激活,且与模型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不同贮存库对巴西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刘远上, 梁永伟, 许春平, 龚梅秋, 吴攀, 刘亚龙, 李立鹏, 张碰元
    2023, 62(10):  158-16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28
    摘要 ( 120 )   PDF (1625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不同醇化方式对巴西L10AT烟叶醇化质量的影响,以机械库、自然库、保湿库贮存的巴西片烟为试验材料,分别在醇化3、9、12、15、18个月之后取样,测定其常规化学成分和重要致香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醇化方式对烟叶醇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在三种贮存库醇化的过程中,不同醇化库对烟叶中的氯离子、烟碱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烟叶中的还原糖、总糖含量以及糖碱比有显著性影响。另外,醇化时间对烟叶中的氯离子、烟碱、还原糖、总糖含量和糖碱比都有极显著影响;醇化过程中烟碱、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机械库中贮存的片烟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最低;机械库中醇化烟叶的重要致香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对三种醇化库的重要致香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三种醇化方式距离甚远,说明三种醇化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
    检测分析
    HPLC测定青钱柳叶片中槲皮素、山奈酚的含量
    李俊秀, 廖夏云, 赵立春, 梁洁
    2023, 62(10):  166-17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29
    摘要 ( 119 )   PDF (1720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Bata1.) Iljinskaja]叶片中2种黄酮苷元(槲皮素、山奈酚)的水解提取条件及其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为青钱柳叶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以乙醇-盐酸混合溶液为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考察提取水解条件;含量测定以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为分离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体积比为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水解条件为以乙醇-盐酸(体积比为8∶1)为溶剂,每次按料液比为1∶20的量加入,90 ℃恒温水浴回流60 min。槲皮素和山奈酚的进样量分别在0.080 8~0.808 7 μg(R2=0.999 7)、0.096 4~0.964 6 μg(R2=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槲皮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3%,山奈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5%、相对标准偏差为3.29%。提取水解工艺可明显提高青钱柳叶片黄酮苷元含量;建立的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为青钱柳叶片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0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量
    谢云波, 易鸣, 童文羽, 曾智, 朱志强, 石义付
    2023, 62(10):  172-17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30
    摘要 ( 113 )   PDF (2286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水产品中10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减压蒸馏后,正己烷净化,再用10%甲醇溶解残渣,再通过C18色谱柱(150 mm×2 mm,5 μm)进行分离,0.20%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4~0.30 μg/kg,定量限为0.50~1.00 μg/kg,在1~1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8 00。在5.0、7.5、10.0、15.0、20.0 μg/kg的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73.0%~116.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3%~9.53%。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桂枝、白芍及其药对的挥发性成分
    戴全武, 刘毅, 曾格格, 田宇, 黄振阳
    2023, 62(10):  178-18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31
    摘要 ( 100 )   PDF (1803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桂枝、白芍及其药对的挥发性成分,单因素考察最佳萃取条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最佳的萃取条件为取样量0.60 g、萃取温度60 ℃、萃取时间15 min、解析时间3 min。桂枝、白芍及其药对中分别鉴别出47、49、54个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96.91%、90.58%、94.57%。主成分分析显示,桂枝、白芍及其药对的综合得分有明显差异,其中桂枝-白芍药对的综合得分最高。桂枝-白芍药对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来源于桂枝,桂枝、白芍配伍后的挥发性成分与单味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且相对含量有较大变化。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芹菜11种酚类化合物分析及应用
    白天, 崔新仪, 李宁, 程伟霞, 张斌, 刘敬波
    2023, 62(10):  185-19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32
    摘要 ( 114 )   PDF (1637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0种芹菜(Apium graveolens L.)为试材,采用Venusil XBP Cl8(L)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2%乙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采用PDA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40 nm。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芹菜中11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条件和梯度洗脱条件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1种酚类物质在0.5~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0。在芹菜样品中进行加标水平为0.2、0.4、1.0 mg/kg的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1.90%~134.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0%~4.00%。检出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7~0.29 mg/kg、0.20~0.84 mg/kg。各活性成分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0%。该方法成功应用于10种芹菜中11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结合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芹菜酚类组分存在相似性,但其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为芹菜中11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工程
    再造烟叶实验室辊压法薄片装置的开发及应用
    刘兴乐, 张敦铁, 王吉利, 杨俊鹏, 朱峰, 夏璠, 王昊, 邓杰
    2023, 62(10):  191-19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33
    摘要 ( 89 )   PDF (2307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发了实验室环境下再造烟叶辊压法薄片装置,开展了实验室环境下干燥参数对试制薄片质量的影响研究。实验室辊压法薄片装置主要包括辊压模块、厚度控制模块、薄片剥离模块、热风干燥模块,其具有薄片厚度可调可控、厚度均匀、烟粉原料需求少、占地面积小、制样时间短等优点;实验室环境下采用烘箱模拟薄片干燥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干燥参数对试制薄片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辊压法薄片装置可制备的薄片厚度为0.1~0.4 mm,厚度偏差为±0.02 mm;由正交试验得到了实验室最佳干燥工艺条件,即在干燥温度为95 ℃、干燥时间为180 s时,薄片感官质量的评价得分最高。
    可再生能源烤房的烘烤效果及废气排放
    杨楠, 李俊营, 蔡宪杰, 常栋, 阎海涛, 许跃奇, 闫鼎, 曹亚凡, 王晓强, 王明鑫, 何晓冰, 许成悦
    2023, 62(10):  195-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34
    摘要 ( 109 )   PDF (1763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究可再生能源烤房优势,以煤燃料烤房为对照,研究了生物质烤房、热泵烤房、醇基烤房、太阳能辅助烤房和隧道式烤房5种可再生能源烤房对烤后烟叶中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多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物质、经济效益的影响及其废气排放。与煤燃料烤房相比,5种可再生能源烤房烤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含量均有明显提升;太阳能辅助烤房、隧道式烤房、生物质烤房、热泵烤房烤后烟叶中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分别提升52.11%、13.17%、6.99%、5.16%;醇基烤房、热泵烤房烤后烟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提升25.66%、5.73%;太阳能辅助烤房、隧道式烤房的有机酸物质含量分别提升13.71%、0.89%;太阳能辅助烤房、热泵烤房和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等级均价分别提升2.42、2.27、1.05元/kg,干烟均价分别减少0.98、0.86、0.18元/kg;热泵烤房、醇基烤房、太阳能辅助烤房和隧道烤房无组织废气浓度均较小。总体来看,可再生能源烤房更符合提质增效的行业发展需要和绿色低碳的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太阳能辅助烤房和热泵烤房。
    信息工程
    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以山东省为例
    廖燕, 王庆, 谢云, 黎璟萍
    2023, 62(10):  204-21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35
    摘要 ( 84 )   PDF (1679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山东省16个地级市2012—2021年的相关数据,首先构建了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权法对山东省地级市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有效测度,最后通过非参数核密度估计、Moran's I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差异及来源。结果表明,山东省16个地级市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省会经济圈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两极分化问题较严重,胶东经济圈呈多极化态势,鲁南经济圈趋向平均化;山东省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整体呈“高-高”组合和“低-高”组合的空间集聚特征;山东省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差异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圈间、超变密度、经济圈内。因此可以采取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完善数字基础、科技助农,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商品化率,加强区域合作、缩小差距等措施提高山东省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一种应用于云南省外侵物种识别的边缘计算模型
    罗玲, 宋科, 王皓, 资彩飞, 奉伟, 杜铭铭, 孙仲享, 曹志勇
    2023, 62(10):  212-21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36
    摘要 ( 96 )   PDF (3571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MobileNet模型迁移对云南省4种主要外侵物种(鬼针草、喀西茄、水花生和紫茎泽兰)图像进行识别,将宽度倍率为1.0和1.4的MobileNet-v2模型分别应用在本研究数据集上进行试验,分析了MobileNet-v2网络模型识别不稳定的原因,通过增加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更新激活函数和压缩网络层数对模型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MobileNet-v2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6.8%,模型参数量仅为 1 535 093。改进后的MobileNet-v2模型识别准确率高、模型参数量少,适合部署于边缘端,能更好地应用于云南省外侵物种防治领域。
    经济·管理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影响因素研究
    孙凤临, 孙瑞隆
    2023, 62(10):  218-22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37
    摘要 ( 104 )   PDF (1628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603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顾客自己消费成为购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主要目的。通过产地采摘购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消费者忠诚度最高,说明消费者仍有传统的“所见即所得”的观念。精美包装和名气因素是影响消费者是否选购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显著因素。产品经典故事因素是消费者愿意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支付溢价的最显著原因。因此,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需基于消费者情感,运用讲故事的营销方法来触动消费者。包装设计应结合地域特征、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特色来打造品牌,才能在同质化严重的农产品市场中脱颖而出。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仍十分严峻,借助科技手段与品牌信誉度尽快建立可信度高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有着深远意义。
    农村生态环境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以CHIP2018数据为例
    周海文
    2023, 62(10):  223-22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38
    摘要 ( 80 )   PDF (1620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CHIP2018农户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对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负向影响,其中,在粮食主产区和旱地种植区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在非粮食主产区和水田种植区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能够通过降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率来减少农户耕地撂荒行为。为此,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建设耕地“三位一体”保护体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农户耕地撂荒成本,完善耕地流转制度,实现耕地资源有效配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基于灰水足迹视角的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张叶雨, 李昂, 赵文琪, 李璐骥
    2023, 62(10):  230-23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39
    摘要 ( 117 )   PDF (1604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灰水足迹的视角出发,基于2003—2019年湖北省的时间序列数据,以灰水足迹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为基础,通过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方法,对工业灰水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灰水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假定,但是不同于传统的倒“U”型曲线,从灰水足迹视角下所得出的关系曲线呈现倒“N”型,且不存在拐点,可能的原因是湖北省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长期强于规模效应,导致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灰水足迹随之下降,且近似呈单调递减趋势。
    基于熵值法的长江经济带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杜雯
    2023, 62(10):  234-23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40
    摘要 ( 115 )   PDF (185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中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使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年均增产率为3.16%,领先全国0.57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农业经济指标得分共提升了0.222 3分,年均增长率为6.29%,长江经济带低碳农业碳水平指标得分共提升了0.251 6分,年均增长率为6.41%。用电量、化肥使用量和碳汇量对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从业人员和农药使用量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不同尺度下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彭洪兵, 钱招东, 桑新春
    2023, 62(10):  240-24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41
    摘要 ( 83 )   PDF (264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功能形态、空间形态两种视角对耕地利用转型进行测度,描述2000—2018年鄂西贫困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并以区域、县域两种研究尺度从不同角度解释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耕地利用转型可以看作耕地利用形态在时间序列上的断点型变化;耕地利用转型对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伴随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在逐步降低;耕地利用转型对鄂西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
    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推进路径研究
    商滢彬, 吴倩, 段禄峰, 魏明, 盛攀峰
    2023, 62(10):  247-25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0.042
    摘要 ( 102 )   PDF (1947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013—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用Dagum基尼系数对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普遍不高。从时间维度看,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从空间维度看,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差距来源以区间为主。为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提升落后地区创新能力、逐层打破城乡要素流动障碍、坚持绿色发展为基底、进一步优化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全面完善乡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