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6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1-05-10
    综述
    噬菌体仲裁通讯系统的研究进展
    焦文豪, 徐冰红, 刘静, 刘培源, 严汉池
    2021, 60(9):  5-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01
    摘要 ( 426 )   PDF (3501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温和噬菌体在感染宿主期间可根据种群密度进入裂解或溶原周期。近年来,在针对枯草芽孢杆菌感染过程的SPbeta噬菌体中发现了一种决定裂解-溶原过程的通讯系统,该通讯系统被称为仲裁通讯系统。仲裁通讯系统由aimRaimPaimX 3个噬菌体基因组成,其中aimR编码的AimR蛋白是仲裁通讯系统的关键蛋白。仲裁肽运至细胞内与AimR蛋白结合,解除AimR蛋白对aimX基因的调控作用,使噬菌体进入溶原周期。对AimR蛋白的结构特征、肽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这种通讯系统的深入研究以及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miRNA对水稻胁迫应答及产量调控影响的研究进展
    于雅洁, 李绍清
    2021, 60(9):  10-1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02
    摘要 ( 497 )   PDF (1518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croRNA(miRNA)为长度20~24 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生物通过调节体内miRNAs的表达水平,调控其靶标基因的稳定性及翻译,从而实现对自身生长发育的调节和环境胁迫的响应。miRNAs通过不同的调控通路在水稻的产量形成及对环境胁迫响应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通过对miRNA在水稻增产和胁迫响应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种质资源挖掘和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育种·栽培
    淮北平原夏玉米生长期土壤水对降水和地下水的响应
    张豪强, 朱永华, 吕海深, 苟琪琪
    2021, 60(9):  16-2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03
    摘要 ( 272 )   PDF (1517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对水资源评估、供需预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节水灌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在淮北平原五道沟试验站进行的作物生长期土壤水分、降水和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试验,采用特征参数算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土壤水分对降水和地下水的响应。结果表明,雨强较小的降水仅对表层土壤含水量有扰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与地下水埋深变化呈相反趋势。夏玉米生长期内50 cm土壤含水率最低,70 cm土壤含水率最高;生长期降水量少时,土壤水和地下水交替更频繁。研究区降水与土壤水的相关系数较低,降水与土壤水之间的关系不能用简单的线性相关来表述。10、50、70 cm土壤含水率都与30 cm土壤含水率相关性最好。地下水埋深与各层土壤含水率都呈负相关,且与30 cm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最大。
    申嗪霉素-缬氨酸耦合物在小麦植株上的传导性研究
    董倩, 赵炽娜, 李俊凯
    2021, 60(9):  21-2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04
    摘要 ( 418 )   PDF (2674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明确申嗪霉素-缬氨酸耦合物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以申嗪霉素-缬氨酸耦合物为供试药剂,利用HPLC-MS/MS方法定量分析了在分蘖期小麦叶部施药处理方式下药剂进入植株后的分布和累积情况。结果表明,对分蘖期的小麦植株,使用药剂浓度200 μmol/L处理叶片时,在小麦的根部均能检测到耦合物的含量,且申嗪霉素-L-缬氨酸耦合物(PCA-L-Val)于处理18 h后在小麦根部的含量最高,为15.50 μmol/kg,而申嗪霉素-D-缬氨酸耦合物(PCA-D-Val)在同一时刻在小麦根部的含量也达到最大值,为11.37 μmol/kg。同时在小麦的分蘖叶片中也检测到耦合物的含量,且PCA-L-Val叶面处理小麦3 h后该化合物在分蘖叶片中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为8.74 μmol/kg,而PCA-D-Val在同一时刻也达到最大值,为4.54 μmol/kg。由此可知,申嗪霉素-缬氨酸耦合物具有在小麦韧皮部传导的特性,还具备了由主茎向分蘖间传导的特性,且PCA-L-Val的传导性强于PCA-D-Val。
    资源·环境
    基于多模型适用的大通河流域洪水临界雨量阈值研究与比较分析
    刘义花, 李红梅, 李林, 汪青春, 许显花
    2021, 60(9):  26-3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05
    摘要 ( 369 )   PDF (3987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大通河流域地理信息资料、气象资料、水文资料,采用SWAT模型、HBV水文模型、统计模型对大通河流域进行临界雨量适用研究。结果表明,大通河流域中雨以上量级降水主要出现在5—9月,2007—2011年中雨以上量级降水累计次数为41次,频次和强度增加明显。通过大通河流域3种模型适用的结果以及实际洪水发生的检验情况来看,SWAT水文模型在大通河流域适用效果最好,率定期模型效率系数为0.87,相关系数为0.94,验证期模型效率系数为0.62,相关系数为0.83,模拟流量和观测流量的拟合率满足模型检验的标准;HBV模型率定期确定性系数为0.84,NSE为0.61,验证期确定性系数为0.81,NSE为0.51,率定后HBV水文模型在大通河流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与SWAT模型拟合结果相比,HBV水文模型模拟流量和实际流量拟合率较低。在流域内如果有较长时段的水文资料,采用水文模型确定临界雨量较为科学,而统计模型基于降水量与水位差的回归关系,没有考虑从降雨形成地表径流的过程,确定的阈值偏大。
    温室小气候温度和湿度动态模型预测及验证
    韦玉翡, 赵建贵, 高安琪, 白云飞, 李志伟
    2021, 60(9):  32-3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06
    摘要 ( 517 )   PDF (2239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Solyc)欧美佳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基质栽培方式,利用番茄连续3个月生长发育的内外部环境数据、改进的热量传递理论及质能平衡方程建立并验证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动态预测模型。以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玻璃温室为例,考虑室内外太阳辐射量、室内外温度、风速、通风率、围护结构等因素建立动态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番茄各生育期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室外温度及太阳辐射量(冬季尤其要考虑加热设施的介入),室内相对湿度变化主要受植物蒸腾速率、室内温度以及通风换气的影响。该模型在各个生育期(幼苗期、开花期、结果期)温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7.70%、7.90%、6.80%;绝对误差分别为1.42 ℃、1.26 ℃、1.05 ℃;标准误差均方根分别为1.32 ℃、1.39 ℃、1.25 ℃;相对湿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10%、3.20%、1.41%;绝对误差分别为4.08、2.11、1.35个百分点;标准误差均方根分别为3.73%、2.16%、1.11%,验证该模型可靠有效,可为后续的环境控制与决策管理提供模型支持。
    1971—2018年西藏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胡文渊, 李治国, 姚荣鹏, 赵静静, 范蕊谊
    2021, 60(9):  39-4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07
    摘要 ( 513 )   PDF (4234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温变化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重威胁。利用1971—2018年西藏22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采用国际ETCCDI推荐的12种极端气温指标,分析了西藏各极端气温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8年,西藏地区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夏日日数、日最高气温极大值、日最低气温极大值、日最高气温极小值和日最低气温极小值呈上升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之后变化更为明显。极端气温指标(冷指标和暖指标)在时间上呈现出不对称的变化,冷指标的变化幅度和速率高于暖指标。多数极端气温指标从东南到西北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标与经度和纬度没有明显相关性,除冷昼日数、冷夜日数、暖昼日数和气温日较差与海拔没有明显的关系外,其余极端气温指标均与海拔呈显著相关。
    黑龙江省气象因子与落叶松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相关性分析
    周雪
    2021, 60(9):  46-4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08
    摘要 ( 403 )   PDF (1489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010年黑龙江省的气象数据(包括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和落叶松的固定样地GPS点为数据来源,采用3种插值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插值分析,经比较验证后得到各气象因子对应的最优插值方法。根据黑龙江省2010年落叶松林的数据和东北地区树种生物量的异速模型获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对各气象因子与落叶松NPP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对应的最优插值方法都是克里格插值法,平均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的最优插值方法则分别为样条插值法和反距离权重法;黑龙江省落叶松植被NPP与各气象因子均为弱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平均气温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304 11,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293 02,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235 18,与平均风速的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为0.091 78。
    基于遥感的衡邵干旱走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
    赵莎, 郑文武
    2021, 60(9):  50-5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09
    摘要 ( 372 )   PDF (9331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衡邵干旱走廊是南方典型的干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加剧了灾害的发生风险,因此,理清衡邵干旱走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对深入理解干旱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衡邵干旱走廊2000—201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2个方面定量分析了衡邵干旱走廊 2000—2017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干旱程度下的土地利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农业用地面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不断减少,占比从2000年的52.63%下降到2017年38.89%,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及周边县区,水体的面积由于干旱的加重也在继续缩小;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裸地)等面积不断扩大,建设用地在2009—2017年的土地单一动态度达到22.84%/年,前者的增加主要归因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后两者的增加则归因于快速城市化。
    鹰手营子矿区地下水水质的农业影响分析
    郭巾巾, 武智勇, 马志军
    2021, 60(9):  56-6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10
    摘要 ( 367 )   PDF (2293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地下水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着重开展矿区饮用水质的影响因素调查。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该矿区4处水井的水质均属于Ⅲ类水,但各水井水质差异较显著。通过调查矿区的土地利用情况、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状况发现,矿区水源地保护区内及其周边分布有大量居民和农田,生活污水和农业施肥严重影响了饮用水质,是造成该矿区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
    1956—2016年豫东平原干旱分析
    杨丹, 李中原, 王国重, 刘守东, 罗清元, 李佳红
    2021, 60(9):  61-6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11
    摘要 ( 366 )   PDF (3551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掌握豫东平原干旱特征及其规律,采用降水Z指数、小波分析、距平分析等方法对其干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干旱年际发生频率为29.5%,其中1956—1967年、1978—1986年、1996—2004年序列年际变化明显;干旱演变在10年周期尺度下震荡性最强,是主周期;干旱发生频率在24.7%~34.2%,干旱高发区大致集中在2个带状区域;干旱面积平均占比为30.03%,呈缓慢增加趋势。由此可知,该区域需强化水资源管理,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确保粮食安全。
    基于SNA的城镇居民点布局特征研究
    宋紫铭, 陈鹏
    2021, 60(9):  66-7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12
    摘要 ( 368 )   PDF (6030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的人口快速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问题,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原理和方法,构建长春市南关区的“点”单元空间组合和“线”关系的语义模型。在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平台上构建出整个南关区居民点网络模型,计算并分析了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K-core等数据,基于特定关系,将南关区居民点分为四个区域,就四个区域之间关系进行规划,构建了一种量化可视化的研究城镇居民点的方法。
    园艺·特产
    烤烟新品种鄂烤030的选育与评价
    曹景林, 程君奇, 李亚培, 吴成林, 张俊杰
    2021, 60(9):  72-7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13
    摘要 ( 679 )   PDF (1458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湖北烟区生态条件,培育适应性强、品质与主栽品种K326和云烟87相当的烤烟新品种。以优质烤烟品种K326的雄性不育系为母本,抗赤星病、黑胫病、根结线虫病和PVY品种龙江911为父本,配制杂交种鄂烤030,并参加湖北省烟草品种试验和全国烟草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鄂烤030中抗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适应性较强。平均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率分别为2 222.10 kg/hm2、48 782.55元/hm2、21.86 元/kg和40.04%。其中,产量和产值分别比主对照品种K326提高了7.10%和11.94%,比副对照品种云烟87提高了8.29%和8.07%;均价和上等烟率与云烟87相当,但比K326提高了2.92%和5.47%。烤后原烟颜色金黄,身份适中,油润感较强;综合物理特性优于对照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整体协调性较好;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档次中等偏上,整体吸食品质略优于对照品种。鄂烤030是一个在品质、经济效益、抗性、适应性等方面均能兼顾的优良烤烟新品种。
    不同糖积累型枣糖酸积累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梁丰志, 孙金梅, 童盼盼, 张亚若, 王迪, 王江波
    2021, 60(9):  78-8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14
    摘要 ( 402 )   PDF (1749KB)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不同糖积累型的9个枣(Ziziphus jujuba Mill.)品种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不同枣品种4个发育时期果实中糖酸组分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9个品种枣中的主要糖组分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主要酸组分为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3种不同糖积累型果实中酸含量从膨大期至完熟期持续上升,糖含量在膨大期至白熟期均以积累还原糖为主,在脆熟期至完熟期,蔗糖型品种以蔗糖积累为主,还原糖型品种以还原糖积累为主。因此白熟期至脆熟期是糖组分积累发生差异的重要时期。
    24份南瓜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乔丹丹, 王梦梦, 刘振威, 孙丽, 李新峥
    2021, 60(9):  84-8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15
    摘要 ( 439 )   PDF (1457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4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杂交组合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瓜把和瓜肚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价值;单株产量与单瓜重量(r=0.66**)、蔓长(r=0.56**)、单株结瓜数(r=0.5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度(r=0.47*)、叶片面积(r=0.46*)和第一雌花节位(r=0.43*)呈显著正相关,与瓜把(r=-0.22)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瓜重量、单株结瓜数、果实横径、第一雌花节位、瓜把、节间长度的直接效应对南瓜单株产量有正向作用,蔓长、叶片面积、果实纵径、瓜肚、肉厚对南瓜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向作用。因此,在丰产育种时,要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单瓜重量对产量的影响为主,蔓长与单株结瓜数为辅。
    林隙对桂北山区常绿阔叶林物种更新的影响
    邓善宝
    2021, 60(9):  88-9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16
    摘要 ( 366 )   PDF (1485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广西三江县独峒试验点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隙的大小特征,以及林隙对乔木树种、灌木、草本和藤本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展林隙面积占样地面积的71.7%,冠空林隙面积占样地面积的52.9%。南岭槭(Acer metcalfii)在林隙内外的重要值序位差为-35,正更新反应极显著,在灌木调查中其更新反应为显著正更新,可知林隙对南岭槭更新影响最为明显且优势度将逐渐增大。薯豆杜英(Elaeocarpusa japonicus)、异叶榕(Ficus heteromorpha)的重要值位序差为-14和-12,均表现为显著正更新,百色猴欢喜(Sloanea chingiana)、罗浮栲(Acer fabri)、网脉琼楠(Beilschmiedia tsangii)的位序差为-6、-9、-5,均表现为中等正更新,它们相应的灌木更新表现为负更新或更新不显著,后续干扰中优势度逐渐降低。天目紫茎(Stewartia gemmat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糙皮桦(Betula utilis)、毛折柄茶(Hartia villosa)、桂南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香楠(Machilus thunbergii)的更新策略均为负更新,相应的灌木更新表现为负更新或更新不显著,在它们的后续发展中优势度逐渐降低且逐渐被其他树种所取代。藤本、草本植物在林隙内外更新反应也较为显著。
    林麻菌精立体生态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探索
    彭成江, 刘鹏, 曹永直, 郑治洪, 文玉朝, 黎启高, 邱治龙, 陈旭东, 邵先强
    2021, 60(9):  94-9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17
    摘要 ( 420 )   PDF (1451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贵州德江天麻产业发展中林麻菌精立体生态栽培的具体实践,阐述了菌材后续林、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冬荪(Phallus impudicus)、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 Fisch]、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等产业相结合的立体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天麻和冬荪、竹荪产业原材料长期自给自足,解决了天麻废菌材循环利用问题,为天麻连作障碍提供了解决思路,同时丰富了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增收,带动扶贫效果明显。
    畜牧·兽医
    复合芽孢杆菌对蛋鸡粪便微生物及蛋品质的影响
    万学济, 龚萍, 杨宇, 童新红, 李中心, 喻婷, 叶胜强, 陈星, 王丽霞, 凌明湖, 陈洁, 钱运国
    2021, 60(9):  98-10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18
    摘要 ( 362 )   PDF (1477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选取日龄相近的两栋海兰褐蛋鸡,1栋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栋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g/kg复合芽孢杆菌),研究复合芽孢杆菌对蛋鸡粪便微生物及蛋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30 d时,试验组蛋鸡粪便中的“沙门+志贺”氏菌数显著降低(P<0.05),芽孢杆菌数显著增加(P<0.05);在60 d时,试验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显著降低(P<0.05),芽孢杆菌数显著增加(P<0.05),蛋黄比率显著增加(P<0.05);在90 d时,试验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志贺”氏菌数显著降低(P<0.05),蛋黄颜色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可显著降低蛋鸡粪便中的有害微生物数量,改善蛋鸡肠道健康,并可显著提高鸡蛋的蛋黄比率和蛋黄颜色,改善蛋品质。
    标准化生产牦牛屠宰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吴锦波, 何世明, 李铸, 王泰, 蹇尚林, 塔英, 谭本旭
    2021, 60(9):  102-1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19
    摘要 ( 352 )   PDF (1455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标准化生产的牦牛屠宰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选取了年龄和体重相近的麦洼牦牛和金川牦牛各15头饲养100 d后屠宰,测定了11个屠宰性能指标,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屠宰后麦洼牦牛脾重为0.75 kg,高于金川牦牛的0.57 kg,且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麦洼牦牛肝重和肾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1.28%和14.81%,金川牦牛肝重和肾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2.39%和11.76%,暗示这两个指标还有一定的选育潜力;主成分分析确定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0.844%,第一主成分可反映牦牛的体重情况,第二主成分可反映牦牛的脾脏和肝脏发育情况,第三主成分可反映牦牛肾脏重量情况。
    贮藏·加工
    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 LGT-4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张旭东, 李啸飞, 杨中铎
    2021, 60(9):  106-10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20
    摘要 ( 305 )   PDF (1473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一株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 LGT-4活化并接种在改良马丁氏培养基上进行发酵,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运用酶标法及体外激酶检测试剂盒的方法对单体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抑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Pro-Ile)(1)、Cyclo(L-Tyr-L-Leu)(2)、Cyclo-(L-Pro-L-Phe)(3)、Aspergillumarin B(4)、Deacetylisowortmin(5)、Chaetominine(6)、(E)-2-(Hydroxymethyl)-3-(2-Hydroxypent-3-enyl)phenol(7)、N-(2-Phenylethyl)acetamide(8)、4-Hydroxynaphthalide(9)、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dibuty ester (10)。Cyclo-(Pro-Ile)(1)具有较好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其IC50为11.76 μg/mL。10个化合物均无明显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活性。且化合物1、2、3、6、8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聚乳酸/牛至精油抗氧化活性包装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戴璐, 张子怡, 薛雯, 沈静, 唐丽丽, 龙明华
    2021, 60(9):  110-11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21
    摘要 ( 407 )   PDF (1461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乳酸为基材、牛至精油为抗氧化活性成分、司班80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成膜工艺制备聚乳酸/牛至精油抗氧化活性包装膜并对其性能进行测定,通过测定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弹性模量评价牛至精油对聚乳酸包装膜力学性能的影响,测定水蒸气透过率及氧气透过率评价牛至精油对聚乳酸包装膜阻隔性能的影响,测定自由基清除率评价牛至精油对聚乳酸包装膜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乳酸/牛至精油膜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且其抗氧化效果随牛至精油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添加不同量的牛至精油对聚乳酸膜的包装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牛至精油添加量达到1.5%时,聚乳酸/牛至精油膜的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2.6%,此时膜材料的厚度显著增加至(136.2±6.0) μm,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分别显著下降至(10.0±0.9) MPa、(22.7±3.0) MPa,断裂伸长率轻微下降至(343.4±18.2)%,水蒸气透过率显著降低至(34.7±1.2) g/m2·24 h,氧气透过率增高至(988.3±39.6) mL/m2·24 h·atm。
    检测分析
    HS-SPME-GC-MS法分析乌梅与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
    李书帆, 刘毅, 江汉美, 刘天琪
    2021, 60(9):  113-11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22
    摘要 ( 426 )   PDF (1592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相结合来分析鉴定乌梅、醋制乌梅和乌梅炭的挥发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6种成分,鉴定出34种挥发性成分,从乌梅中检测出32种成分,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8.90%。从醋制乌梅中检测出18种成分,鉴定出了14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2.52%。从乌梅炭当中检测出28种成分,鉴定出18 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93%。三者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9种,与乌梅生品相比,醋制乌梅新增4种成分,减少了13种成分,乌梅炭新增8种成分,减少了13种成分。乌梅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经过醋制和炭炒后发生了明显变化,且药理作用各不相同。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乌梅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桑果原汁和桑果酒功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测定
    杨金宏, 陈正余, 孟刚, 孔卫青
    2021, 60(9):  117-11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23
    摘要 ( 427 )   PDF (1804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桑果原汁和桑果酒的主要功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果原汁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3G)含量为(81.476±2.417) μg/mL,桑果酒中没有检测到,桑果原汁中总酚、原花青素、类黄酮、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6.085±0.202) mg/mL、(1.838±0.097) mg/mL、(7.675±0.142) mg/mL、(11.550±0.508) μg/mL、(6.750±0.706) μg/mL,均显著高于桑果酒。桑果酒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优于桑果原汁。
    富硒水稻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研究
    张涛, 王宁博, 周琼
    2021, 60(9):  120-12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24
    摘要 ( 483 )   PDF (1455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安康市不同种富硒水稻为原料,测定其水分、可溶性总糖、蛋白质以及重金属(镉、铅、汞)含量,研究富硒水稻中硒元素的存在是否会引起水稻中营养成分的减少或重金属含量的增加。结果表明,富硒水稻中的水分(8.047~14.055 g/100 g)、可溶性总糖(6.09~9.39 mg/g)、蛋白质(7.714~9.225 g/100 g)、汞(0.013 7~0.017 2 mg/kg)、铅(0.089~0.162 mg/kg)、镉(0.074~0.171 mg/kg)均符合国家标准。富硒水稻完全可以被人体所接受,并能够补充相应营养。
    信息工程
    基于数据挖掘的个性化旅游推荐系统研究与实现
    欧丹
    2021, 60(9):  123-12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25
    摘要 ( 625 )   PDF (1936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应对大数据时代大量多媒体照片、视频等为个性化旅游推荐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上下文感知个性化旅游推荐系统,该结构能根据用户给定的地理标记照片集合,定位和总结旅游地点,并建立每个用户的旅游历史,以获得其旅游偏好,从而进行上下文感知的个性化查询,推荐最适合其兴趣的旅游地点。通过仿真分析,将该方法与传统数据挖掘Apriori、Eclat、决策树及逻辑回归等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能,且最终平均推荐准确率能达到80%左右。
    基于蚁群算法的智慧旅游路线规划方案分析
    王毅菲
    2021, 60(9):  127-13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26
    摘要 ( 583 )   PDF (1920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改善传统的旅游路线规划费时费力、用户体验感较差的现状,基于科技力量的智慧旅游路线规划应运而生,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智慧旅游路线规划方案。首先通过描述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改善基本的蚁群算法花费时间长、容易陷入死局的缺点,对基本的蚁群算法进行改进,与基本蚁群算法相比,增加了搜索范围集中化阶段、实时更新信息素阶段、信息素回滚机制阶段。然后以旅游花费更少的钱、得到最大最舒适的旅游体验为目标,将费用目标、体验感目标进行综合,建立了基于蚁群算法的旅游路线规划模型,并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例中,通过计算分析得到符合要求的最优旅游路径。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作物病理图像分类算法研究
    刘帅君, 寇旭鹏, 何颖, 莫雪峰
    2021, 60(9):  131-13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27
    摘要 ( 512 )   PDF (4185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快速有效检测农作物病理对于农业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能提高自动化识别病理效率,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土豆、番茄等农作物作为病理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作物病理分类模型MFCPNet。首先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通过卷积层、激活层、池化层全连接层进行组建,然后将提取到的图像病理特征进行多特征融合,从而有效增强农作物病理的特征丰富度。同时对原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从而消除样本分布不均的问题。结果表明,所提出农作物病理分类模型的各项标准均优于AlexNet、VGG16、VGG19模型,达到了94.92%的准确率,同时省去人工搭建复杂的特征工程,对推动农业自动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生物工程
    利用无菌苗叶片建立黑果枸杞高效繁殖体系
    何凤明, 郭加元, 申婷, 马关雪, 严胜柒, 张云峰
    2021, 60(9):  135-14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28
    摘要 ( 308 )   PDF (7624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在对单粒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花青素测定的基础上,以黑果枸杞无菌苗为外植体,利用响应面设计Design-Expert软件就激素浓度及C源组合对诱导响应率、愈伤诱导率及植株形成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及愈伤诱导的最佳条件为6-BA 0.92 mg/L、NAA 0.45 mg/L、C源组合蔗糖为2.26%;而植株形成率的最佳条件为6-BA 1.15 mg/L、NAA 0.38 mg/L、C源组合蔗糖 2.93%。愈伤诱导过程中碳源组合与激素间存在较强的互作,组织切片所采取的诱导途径可能是胚状体再生途径,RAPD 检验显示后代的变异率低,表明利用该繁殖体所培育的幼苗后代可维持母系的优良性状。
    白菜CRM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朱斌, 王晓双, 罗茜, 胡鑫
    2021, 60(9):  141-14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29
    摘要 ( 400 )   PDF (4330KB) ( 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RM(Chloroplast RNA splicing and ribosome maturation)蛋白结构域参与调控植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包含Ⅱ型内含子基因的剪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白菜(Brassica rapa,AA,2n=20)CRM基因家族的基因数量、保守基序、进化关系、氨基酸等电点以及表达量差异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菜CRM基因家族共包含22个基因,可分为3个亚族,分布于白菜除A10外的9条染色体上。CRM蛋白编码基因的长度在657~5 909 bp,蛋白质等电点为4.42~9.89,大多数的蛋白质偏碱性。在表达模式上,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下白菜CRM基因的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部分CRM基因在叶和茎中的转录表达较活跃;以Flg22和Ps模拟生物胁迫,部分CRM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CRM基因可能响应植物的生物胁迫。
    枣主栽品种酸组分含量动态变化与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童盼盼, 张亚若, 梁丰志, 吴翠云, 王江波
    2021, 60(9):  147-15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30
    摘要 ( 306 )   PDF (2224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冬枣、灰枣和骏枣3个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主栽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酸组分含量变化,并对发育过程中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枣主栽品种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含量最高,表明苹果酸是引起其果实酸味的主要成分。3个枣主栽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宁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脆熟期之后冬枣的3种酸组分含量持续下降,灰枣、骏枣酸含量在完熟期时均略有回升。3个枣主栽品种果实发育前期均以柠檬酸积累为主,从白熟期结束进入脆熟期苹果酸开始迅速积累并占主导地位。枣果实发育过程中ZjACO1ZjACO2ZjCS3基因与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宁酸的积累密切相关,而ZjCS2ZjMDH12基因对其酸组分的降解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经济·管理
    基于耦合协调度评价的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
    张妍, 任燕妮, 唐海琴
    2021, 60(9):  152-15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31
    摘要 ( 368 )   PDF (1472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对安康市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9—2018年安康市协同创新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复合系统的协同度为不协同-初级协同-不协同-初级协同,经历先升后降再折升的过程。基于此,设计出“点-线-面”的协同创新路径,并提出强化政策扶持、强化人才支撑、打造特色高新产业园区、壮大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建议。
    基于演化PSR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广西永福县为例
    杨昌明, 陆汝成, 林树高
    2021, 60(9):  157-16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32
    摘要 ( 286 )   PDF (1516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永福县为例,基于演化PSR模型,结合EES和PRED模型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并运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福县2006—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2006—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分起伏变化较大,2010—2018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子系统安全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一直处于不安全与较不安全状态;人口压力、经济压力、环境压力及资源状态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
    山西省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400户家庭农场为例
    靳欣婷, 孟志兴, 孟会生
    2021, 60(9):  164-16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33
    摘要 ( 369 )   PDF (1488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提升对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山西省运城市400份家庭农场的调查问卷,运用DEA-Tobit模型测算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同时分析影响其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山西省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普遍较低,纯技术效率明显低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模效率的改善;土地经营面积与家庭农场综合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土地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经营者的年龄、农业从业经历、经营权合同年限、政府补贴以及是否借贷款等因素均对经营效率起积极作用,其中是否借贷款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的影响显著;而劳动力投入与是否购买农机作业服务抑制着经营效率。因此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拓展农技推广渠道、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强经营者的教育培训等措施将有效提升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
    基于APH-熵权法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商洛市旅游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为例
    杜红乐, 张燕
    2021, 60(9):  170-17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34
    摘要 ( 335 )   PDF (1475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对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探讨影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将有助于提升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针对商洛市特色小镇旅游功能特点,用德尔菲法对旅游特色小镇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从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支持4个方面探讨影响旅游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最后针对商洛市旅游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王欣欣, 王怡, 郭萌
    2021, 60(9):  175-17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35
    摘要 ( 377 )   PDF (1637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讨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剖析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并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基于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打造“非遗+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立商洛花鼓旅游生态园区、开展文化实景演出、开发非遗文创旅游产品等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基于SWOT-CLPV模型的安康富硒茶区域品牌建设对策研究
    郑明喆
    2021, 60(9):  180-18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36
    摘要 ( 345 )   PDF (1435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准确找出影响安康富硒茶区域品牌建设的因素,进而提升其发展水平,在充分分析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机会与威胁的基础上,运用SWOT-CLPV模型分析出杠杆作用、抑制作用、脆弱性和问题性4种竞争态势。最后结合实际提出加快生态富硒资源开发、加强茶园标准化建设、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引才育才工作等对策。
    绿色食品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贡献研究
    赵建坤, 杨远通, 李显军, 沈月, 王宗英
    2021, 60(9):  185-18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37
    摘要 ( 477 )   PDF (1464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绿色食品坚持安全、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先驱者和实践者。研究了绿色食品对农业减肥、减药、减排以及对农产品品质与安全的影响,阐述了绿色食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贡献,以期为农业绿色发展和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人本导向下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的时空演变分析
    朱梦婷, 谢雨涵
    2021, 60(9):  190-19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38
    摘要 ( 357 )   PDF (4053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人本导向下的区域产城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2008—2017年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长三角大部分城市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并不均衡,其中省会城市发展速度快、水平高;而安徽省绝大部分城市普遍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良性发展体系尚未形成。各城市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当充分考虑产、城、人三者的关系,以实现产城融合水平的提升。同时,城市间可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城归精英的缺位与补位研究——以滇越边境江城、金平两县为例
    刘兵兵, 苏国贤
    2021, 60(9):  196-20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9.039
    摘要 ( 409 )   PDF (1436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对边境村寨的扶贫调研,分析了边境村寨民众和精英缺位的影响因素与现实状况,以及村寨空心化、人口结构失衡等对乡村振兴带来的挑战,并从博弈论和实际案例2个方面引证了城归精英对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并基于城归的价值定位,从财政扶持、政策保障、基础规划、产业创新等方面提出引领城归精英振兴乡村的路径,助力新时期偏远地区的乡村振兴与复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