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令国,刘薇薇.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年龄结构研究——基于2002—2011年的数据[J].经济学家,2013(4):37-42. [2] 栾健,韩一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以冀鲁豫3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7):183-191. [3] 吴伟伟,刘耀彬.非农收入对农业要素投入结构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7(2):70-79,127-128. [4] 曹慧,赵凯.代际差异视角下粮农保护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8(1):115-123. [5] 史常亮,李赟,朱俊峰.劳动力转移、化肥过度使用与面源污染[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5):169-180. [6] ZHANG P W, LU H, CHEN Y J, et al.Impact of agricultural labor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 case study of Jiangxi, China[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1,12(3):358-366. [7] 李明月,罗小锋,余威震,等.代际效应与邻里效应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25(1):206-215. [8] 杨高第,张露,岳梦,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可否促进农业减量化生产?——基于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农业,2020(5):85-95. [9] 朱建军,徐宣国,郑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化肥减量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基于CRHPS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DOI:10.13246/j.cnki.jae.20211126.002. [10] 张露,罗必良.农业减量化:农户经营的规模逻辑及其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20(2):81-99. [11] 韩庆龄. 小农户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衔接困境——以山东省M县土地托管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2):20-27,156. [12] 钱龙,洪名勇.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变化——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6(12):2-16. [13] 方师乐,史新杰,高叙文.非农就业、农机投资和农机服务利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139-149. [14] 罗明忠,陈江华,唐超.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行为——以水稻劳动密集型环节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35-43,56. [15] 高晶晶,彭超,史清华.中国化肥高用量与小农户的施肥行为研究——基于1995~201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发现[J].管理世界,2019,35(10):120-132. [16] 汪险生,李宁.提高金融可得性能否促进土地流转——来自CHFS数据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报,2021,43(1):54-72. [17] BAERON R M,KENNT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18]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6(3):448-452. [19]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20] 姜长云.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5):8-1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