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农业经济
    碳中和目标下水环境污染与生态经济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陈佳辉
    2023, 62(2):  1-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01
    摘要 ( 422 )   PDF (1886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中和目标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水环境生态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关联性。以江苏省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该省具有显著代表性的水环境污染指标,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为理论基础,构建该省水环境污染与生态经济之间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江苏省水环境污染与生态经济之间的关系模型均呈非典型的EKC曲线形态,且水环境农业污染源明显强于工业污染源。面对这一态势,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水环境污染治理举措,实现水环境治理与生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王敏, 王兆华
    2023, 62(2):  6-1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02
    摘要 ( 347 )   PDF (1624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2006—2020年农业统计数据,对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利用产值增长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分析山东省农业各产业部门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种植业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最大,其次为畜牧业、渔业和服务业,林业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最小;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服务业产值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分别增加0.494%、0.006%、0.312%、0.134%、0.08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呈负向增长。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种植业与畜牧业内部各产业对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度,发现小麦产量对种植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棉花对种植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猪肉产值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羊肉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其主要是由产量、市场、价格与创新能力四方面所致。
    农用地流转与农户收入的关系分析——以农业机械化水平为视角
    王香花, 刘甜
    2023, 62(2):  13-1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03
    摘要 ( 257 )   PDF (1705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2005—2019年不同省份农用地流转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以及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的分析,从宏观层面考察了农用地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户收入三者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其中的中介效应机制。同时还将全国各地划分为东部、西部、中部3个区域进行了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加快农用地流转不仅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还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可以作为农用地流转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中介变量,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从分样本来看,东部、西部、中部不同地区农用地流转都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均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也几乎都成立。但西部地区农用地流转对农户的增收效应以及农业机械化对农户收入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新疆农用地规模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林文姬, 苏向辉, 马瑛, 李淑敏, 曾德鹏
    2023, 62(2):  20-2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04
    摘要 ( 283 )   PDF (1439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疆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新疆2005—2019年农用地规模经营效率进行测算,对非效率决策单元投入冗余改进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农用地规模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农用地综合效率偏低,主要是由规模效率不佳所导致,且效率无效的决策单元在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方面均存在冗余。在影响因素方面,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对农用地规模经营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农药、柴油使用量对农用地规模经营效率产生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等提高农用地规模经营效率的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鲜菜消费研究
    毛昭庆, 陈良正, 董晓波, 杨芳, 李梁
    2023, 62(2):  25-3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05
    摘要 ( 283 )   PDF (2423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2002—2019年云南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各类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蔬菜作物播种面积、蔬菜及其各类作物产量和居民鲜菜人均消费量等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与粮食作物、各类非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播种面积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烟叶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粮食作物、其他作物和蔬菜作物。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与蔬菜内部各类作物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瓜类蔬菜、水生蔬菜类、白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叶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和菜用豆类蔬菜。蔬菜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对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较小。蔬菜内部9大作物品种中,瓜菜类蔬菜、水生蔬菜类、白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4种作物的产量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较大,其他5种作物的产量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较低。为加快云南省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业区域布局、紧跟市场需求变化调整蔬菜播种面积、挖掘地方特色培育高品质蔬菜等对策建议。
    劳动力转移、农用地流转对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影响——以安徽省为例
    戴云, 章尤琴, 高宇嘉, 吴九兴
    2023, 62(2):  31-3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06
    摘要 ( 345 )   PDF (1563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安徽省13个地级市为样本,分析劳动力转移、农用地流转对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个地级市中50%以上农用地利用综合效率未达到最优,且存在各种原因导致农用地流转带来农用地效益不高。最后,提出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保障农民的各种产权利益、促进农用地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建议。
    西部大开发地区农村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
    邓国仙, 许忠裕, 林树恒, 黎丽菊, 陆涛, 周静华
    2023, 62(2):  35-4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07
    摘要 ( 251 )   PDF (1451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019年西部大开发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选取15个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分和排名。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名依次是新疆、内蒙古、陕西、广西、四川,这5个地区的综合得分均为正数,是西部大开发中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他地区(宁夏、云南、重庆、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综合得分为负数,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西部大开发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9年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依托西部大开发地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状,提出促进西部大开发地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包括在政策构建层面上要注重梯度分类、在乡村产业层面上要推进多元培育、在资源要素层面上要加大保障力度。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潜在优势研究
    段凯
    2023, 62(2):  42-4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08
    摘要 ( 320 )   PDF (2265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I)分析方法,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进出口数据,对中国与中亚各国农产品贸易潜在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各国贸易潜在优势由强到弱依次为中吉、中哈、中乌、中塔和中土。中吉、中哈、中乌和中塔贸易联系较为紧密,贸易潜在优势大,中土贸易联系最松散,贸易潜在优势较小;与其他中亚四国相比,中吉在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和农产品制成品方面均表现出较大的贸易潜在优势;中哈在植物产品和农产品制成品方面具有较大的贸易潜在优势;中吉在四大类农产品贸易中均表现出较大的贸易潜在优势;中塔在植物产品、动物油脂产品和动物产品方面表现出较大的贸易潜在优势;中土在植物产品方面表现出较大的贸易潜在优势;中乌在植物产品和动物油脂产品方面表现出较大的贸易潜在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段凯
    2023, 62(2):  47-4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09
    摘要 ( 289 )   PDF (1824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的共建将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带来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基于2010—2019年中国和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与中亚五国相比,中国整体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较弱,仅高于土库曼斯坦,大幅低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在具体分类中,无论是动物产品、植物产品、 动物油脂产品还是农产品制成品,均表现出较弱的比较优势。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不断优化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实施海关预约货物通关服务制度,提高货物预约通关率,满足不断变化的贸易交易需求;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深度合作,提高中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段凯
    2023, 62(2):  50-5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10
    摘要 ( 397 )   PDF (2042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倡议下,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竞争力指数(TC)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结果表明,从整体农产品贸易角度分析来看,中国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仅高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从分类农产品贸易来看,在动物产品和农产品制成品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植物产品和动植物油脂产品方面竞争力弱。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还处于初级阶段,提高双边贸易规模、产出产质是当下重要任务。基于此,中国应培育出绿色优势农产品,突破绿色壁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增加农业科研机构数量,加强教育培育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能力;加强政策扶持,培育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大型农产品出口企业,发挥市场引领力。
    乡村旅游
    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天官王府景区为例
    滑梦蕊,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邢悦
    2023, 62(2):  54-5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11
    摘要 ( 296 )   PDF (1420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天官王府景区附近的105个农户进行了调研,选取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认知特征、游客特征等为解释变量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对参与天官王府景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参与度角度来看,调查的105户中有78户农户愿意参与天官王府景区的发展,有27户不愿意参与;从对参与度的影响因素角度来看,影响农户对天官王府景区发展参与意愿最大的因素为农户的年龄,其次为农户家里到景区的距离、游客消费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增加及农户的文化程度,其中农户的文化程度和家里到景区的距离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为负向,其余因素为正向影响。
    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研究
    康妍, 樊帆
    2023, 62(2):  58-6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12
    摘要 ( 267 )   PDF (1546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河南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为案例,对其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间的耦合协调度为0.327 0~0.883 2,整体呈稳步提升势态,并且在2013年协调度越过0.5这一分界线,由濒临失调状态转变为勉强协调状态,再到2018年进入良性协调状态。此外,2010—2020年耦合协调度增速后期下降甚至负增长,说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更好地落实美丽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深度挖掘乡村潜在的价值,完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系统发展体系的建设。
    基于SWOT-AHP模型的红色旅游发展战略——以延安市为例
    焦军同, 靳美娟, 李悦
    2023, 62(2):  62-6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13
    摘要 ( 381 )   PDF (1638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红色旅游对于国家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从战略高度制定长远的发展策略研究,对中国红色旅游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以陕西省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调查专家的问卷数据,采用SWOT-AHP模型,展开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红色旅游发展应优先考虑开拓型战略区实力型战略,战略强度系数ρ=0.974>0.5,宜采取积极的开拓型战略措施;凭借机会,积极发挥优势,选择S(优势)-O(机会)-T1(同质恶性竞争,威胁)发展路径是延安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策略。由此建议,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应积极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紧靠产业公共政策,保持战略驱动;明确发展定位,全域统筹,制定差异化发展路线,错位发展,降低战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后扶贫时代旅游扶贫中的道德风险及其治理
    王会战, 李思思, 丁聪聪, 王若晨, 王绍盟
    2023, 62(2):  68-7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14
    摘要 ( 238 )   PDF (1404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中国扶贫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旅游扶贫领域,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导致发生在地方基层政府、旅游扶贫企业与贫困地区居民等不同层级代理人身上的道德风险问题层出不穷。研究表明,地方基层政府与旅游扶贫企业容易发生“扶假贫”“假扶贫”等道德风险,脱贫地区居民则容易发生“非贫充贫”“扶而不为”“富而不退”等道德风险。通过对以上诸类道德风险的归因分析,从降低旅游扶贫的信息不对称性及抑制旅游扶贫利益相关者的机会主义倾向两个方面探析了后扶贫时代治理旅游扶贫道德风险的路径与对策。
    商洛市秦岭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构建
    刘龙龙, 王凡, 张冰心
    2023, 62(2):  74-7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15
    摘要 ( 247 )   PDF (1472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岭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商洛市经济的发展,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商洛市秦岭特色小镇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在搜集大量文献与实地调查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旅游功能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对秦岭特色小镇提出问题并给出对策。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自然环境、可观赏价值、景区设施服务3个层次12个指标的秦岭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自然环境的权重最高,为0.637 0,而景区服务设施的权重最低,为0.104 8。在具体的各项指标中,空气质量和水质量权重较高,但游客休息区域和餐饮服务权重较低。整体来看,商洛市秦岭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指标得分为0.66分,说明秦岭特色小镇总体来说发展较好,但是其景区内部交通和住宿服务2个指标的评分较低,应该进一步改善住宿环境,加强建设景区内外部交通,更好地发挥秦岭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
    农村劳动力
    新型农业背景下中国农村劳动力回流意愿实证及科学转移研究
    夏小荣
    2023, 62(2):  79-8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16
    摘要 ( 254 )   PDF (1596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对新型农业下农村劳动力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劳动力回流理论和Logistic模型研究了当前中国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其次引入空间效应对劳动力科学转移进行了探究;最后对农村劳动力回流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耕地面积、打工地社会环境、家乡社会环境对劳动力回流有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要转移至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村收入、非农产业比重、文化和财政支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农民工复工行为选择分析
    石苗苗, 夏春萍, 王翠翠, 童庆蒙
    2023, 62(2):  86-9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17
    摘要 ( 220 )   PDF (1477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多维视角的人类行为理论,使用2020年5月对农民工调查得到的632份数据,通过建立Probit-ISM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分别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农民工是否复工和复工类型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复工情况总体较好且以回到原单位为主;就业风险认知是其复工行为选择的直接驱动因素,个人、环境与制度等因素则是间接影响因素。政府应建立健全多层次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工失业风险,提高就业质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异质性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和静县的调研
    宫臣好, 王华丽
    2023, 62(2):  93-9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18
    摘要 ( 242 )   PDF (1478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异质性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为促进劳动力就业增收建立理论支撑和多维实现路径。基于劳动力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特征3个维度,利用对新疆和静县280名劳动力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方面,劳动力年龄、职业技能和文化程度对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影响;家庭特征方面,就业人数、人均耕地面积、人口抚养比例和家距县城距离对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影响;就业特征方面,就业产业、就业地点、就业培训、企业规模和是否签订合同对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家庭增收。
    数字乡村
    数字乡村建设的突出问题与优化路径——以安徽省为例
    陈云娇
    2023, 62(2):  98-1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19
    摘要 ( 267 )   PDF (1393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实地调查探究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区的典型实践和突出问题,结果表明,部分试点村庄形成了乡村数字治理、农业生产智慧化、新农人素养数字化、乡村经济新模式的典型实践。规划与需求不匹配、数字服务体系不健全、数字设施建设迟滞、数字专业人才阙如、村民数字赋能意识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提出,政策内容筹规划、内部人才赋能量、主体市场俱激活、数字要素融发展、双招双引聚财智、夯实基础促振兴的优化路径,以期助力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
    山东省农户数字资本测度与空间分布
    黄飞飞, 许秀梅
    2023, 62(2):  103-11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20
    摘要 ( 221 )   PDF (1633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借鉴Ragnedda创建的数字资本框架,构建山东省农户数字资本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K-均值聚类算法测度农户数字资本水平;借助ArcGIS、GeoDa软件,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法,探索农户数字资本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三大经济圈对山东省整体农户数字资本的贡献程度存在差异;农户数字接触水平高于数字应用能力;农户数字资本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基于SWOT分析视角的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反哺现象
    孔亚如, 王晓航, 冯萌
    2023, 62(2):  111-11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21
    摘要 ( 305 )   PDF (1591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SWOT分析法探讨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反哺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从外部因素入手剖析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构建推动数字反哺运行的高效发展战略框架,并充分发挥政策的带头作用,增加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反哺意愿,提升其数字素养,改善适老化社会氛围。
    农户应用数字农业技术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为例
    刘英, 王华丽
    2023, 62(2):  116-12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22
    摘要 ( 239 )   PDF (1905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可能影响农户技术应用意愿的因素假设,以实地调研选取的314名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技术认知、技术服务感知、技术特征感知和技术效益感知方面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进一步基于农户个人特征进行多群组分析。假设结果表明,技术特征感知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技术服务感知,技术认知和技术效益感知影响最小。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参加合作社和是否是团场(连队)工作人员分别在技术特征感知和技术效益感知、技术认知、家庭特征对技术应用意愿呈显著差异,而性别和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农户会因部分个人特征影响到其他因素,从而影响其技术应用意愿。基于此,提出促进农户积极应用数字农业技术的对策建议。
    基于私域流量的生鲜农产品社交电商模式构建
    武胜良
    2023, 62(2):  125-12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23
    摘要 ( 328 )   PDF (1446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私域流量运营的基本逻辑,构建生鲜农产品社交电商模式。生鲜农产品运营主体应通过活动刺激、多渠道汇集等方式达到流量获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社群、微信公众号等实现流量的变现,通过KOL裂变拉新、大数据精准化运营进行流量再开发。基于私域流量的生鲜农产品社交电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消对接及生鲜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
    王旭磊
    2023, 62(2):  128-13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24
    摘要 ( 236 )   PDF (1457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明确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的初创阶段、扩张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重构阶段的演化路径,进而从商业生态系统角度提出加快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具体建议。
    农村城镇化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历史演变、挑战与实现路径
    聂桢海, 包学雄
    2023, 62(2):  134-13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25
    摘要 ( 369 )   PDF (1864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中国目前日益严峻的农业农村问题,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框架内,通过文献简述了近年来关于城乡关系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和农村发展的历史演变。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还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民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农村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城乡自由流动面临制度性障碍、城乡融合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等挑战,正在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全面落实的症结所在。因此,必须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两个层面,找到两大战略有机融合的关键路径: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实现城乡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三是坚持以土地为核心,推动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四是突出产业优先,利用城市带动乡村内生动力;五是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城乡融合模式创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苏南就地城镇化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沈雯珂
    2023, 62(2):  140-14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26
    摘要 ( 278 )   PDF (1440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梳理苏南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结合苏南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实地调查,发现存在小城镇与都市圈协调性不足、社区建设缺乏内在动力、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就地城镇化激进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科学把握城镇定位,增强连接城市及服务乡村能力、重塑社区建设活力、完善医疗教育资源供给服务、以人为本稳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克拉玛依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杨帆, 安瓦尔·买买提明, 阿里木江·卡斯木
    2023, 62(2):  144-14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27
    摘要 ( 223 )   PDF (1502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08—2019年克拉玛依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关系。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两个系统发展水平差距不大;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期内从2008年的0.471 0上升到2019年的0.881 7,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濒临失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初级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良好耦合协调型,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因此提出要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采取适当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保证发展质量,要走好绿色发展的道路,走好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道路。
    乡村治理
    甘肃省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彩玉, 袁永生
    2023, 62(2):  150-15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28
    摘要 ( 319 )   PDF (1484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甘肃省乡村“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发展现状及耦合协调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0年甘肃省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制约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生”功能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耦合协调水平由最初的严重失调逐步演化为优质协调,其中2011—2016年耦合协调度年平均增长率高于2017—2020年;2011—2016年甘肃省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生态功能,2017—2020年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生产功能。
    乡村振兴背景下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估及建议——以陕西省石泉县为例
    张艺晋
    2023, 62(2):  155-16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29
    摘要 ( 240 )   PDF (1475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陕西省石泉县152户安置移民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构建 “生计资本-可持续”框架对搬迁农户生计可持续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泉县移民在人力资本方面表现出老龄化和低技术水平特征,自然资本不能保障移民农业生计收入,物质资本基础设施建设较好但群体维护意识不强,金融资本下的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对生计起到收入支撑作用但家庭资本存量较低,社会资本囿于村内交往,内生动力充足但高等教育普及不足。由此提出政府引导移民参与合作社,培育特色产业并形成“品牌培育-推广-规模化”链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并搭建平台,推动深化地区教育产业发展等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缅边境地区聚落空心化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探析
    曹志杰, 谈梦雨
    2023, 62(2):  161-16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30
    摘要 ( 367 )   PDF (1399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兴边富民行动政策的实施,使西南边境地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中国西南边境空心化问题关系到中国边境地区的领土安全、经济建设和发展、人口迁移和流动等一系列问题。从微观和宏观视角分析边境地区空心化成因和影响,提出边境地区空心化的治理应以安全为前提、稳定为保障、发展为关键,并从微观层面多主体、多视角提出相关建议,对中国边境地区空心化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复杂性视角下旅游脱贫农户返贫阻断路径研究
    周坤, 王进
    2023, 62(2):  166-17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31
    摘要 ( 205 )   PDF (1642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理论演绎方法,基于复杂性视角研究旅游脱贫农户返贫预警机制,并基于旅游产业特征提出返贫阻断策略。研究发现,产业复合度和资源依赖度显著影响旅游脱贫区域产业可持续性,决定了旅游脱贫农户生计脆弱度与抗逆力,推动脱贫农户返贫程度和状态转换。从演变机制看,旅游脱贫农户返贫至少经历潜在、初相、表征、混沌4个阶段,表现为干扰、震颤、无序、差错4种状态,外部力量可通过职业转变、收入增减、就业态度、生活条件等指标加以观测评估。基于产业复杂性视角,提出地方资本显性化和权益化、鼓励农户兼业行为、提高产业组织韧性和提升产业精英三次分配积极性等措施以阻断返贫路径。
    “双碳”目标下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选择的影响研究
    王馨, 高洁, 朱礼想, 王萍
    2023, 62(2):  173-17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32
    摘要 ( 197 )   PDF (1447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浙江、陕西、河南3省2017—2018年专项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5个维度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商品能源消费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却对非商品能源消费量有显著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对液化气、电力、秸秆及太阳能消费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却对煤炭消费量有显著负向影响。此外,户主年龄等其他因素均是农户生活能源消费量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贯彻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战略,针对性引导生计资本,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有助于调动农户绿色能源使用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状况,促进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
    如美哈·尔布江, 杨晓萍, 匡延昌
    2023, 62(2):  179-18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33
    摘要 ( 207 )   PDF (1462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南疆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将农户参与乡村建设认知的行为发生作为逻辑起点,从发展认知和发展能力视角分析了影响边疆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兼业程度越高、乡村建设重要性认知越深会提高农户参与乡村建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家庭经济水平越好、村庄发展满意度认知越高、政策认知越不足,农户参与乡村建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低。总的来看,发展认知相对发展能力更能带动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由此,需要从政策宣传和发展合作经济方面提高农户认识和发展能力。
    村庄共同体的重塑与环境保护实践——基于川西藏族村寨神座村的社会学观察
    段雨
    2023, 62(2):  183-18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34
    摘要 ( 197 )   PDF (1387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四川省西部藏族村寨神座村为例,主要从村庄共同体的终结与重塑两个方面展开对地方环境保护实践的探讨。调研发现,市场经济冲击导致的村庄人口数量激增及原有乡村集体意识的裂变,使得乡村共同体面临着终结的危机,给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巨大阻碍。地方政府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建构起“保护环境-旅游业发展增收-进一步保护环境”这一新的集体意识,更加强了村民们对共同体的实际认同。与此同时,村民们与当地政府积极参与发掘地方性传统知识文化,推动了村庄共同体的最终重构,地方环境保护实践也因此具备了新基础。
    农村相对贫困识别的测度标准、潜在风险和实践策略
    何经纬, 孙子月
    2023, 62(2):  188-19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35
    摘要 ( 206 )   PDF (1470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绝对贫困消除之后,中国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相对贫困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是识别出相对贫困人口。而相较于绝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不仅要解决收入之“贫”,还要缓解发展之“困”。所以,单维收入标准难以应对复杂的相对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为此,通过对农村相对贫困识别的测度标准及潜在风险的分析,提出农村相对贫困识别多维测度标准的实践策略,以此来提高相对贫困识别的瞄准度。
    利益与公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村民不同政治参与行为归因——基于山西省P县的调研
    李纳川, 王文昌
    2023, 62(2):  193-19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36
    摘要 ( 322 )   PDF (1450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尤为重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民群众广泛参与。基于P县村级治理实践的调研发现,不同因素不同强度的刺激下,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呈现出高低不同的参与程度。利益激励和制度公正共同作用,在不同强度的作用下村民呈现出驱利型、从众型、自主型的参与形态。利益激励因素由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决定,制度公正则由评定公正和机会公正构成。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只有不断健全利益激励机制,强化制度公正机制,才能推进村民有效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之思与实现之路
    王美军
    2023, 62(2):  199-2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37
    摘要 ( 244 )   PDF (1398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文化振兴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整体精神风貌,为文化自身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但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着政府的引领力不足、乡土文化渐行渐远、乡风文明尚待重建、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缺位、现代性公共文化空间功能发挥阙如等现实困境。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发挥其引领作用;重振乡土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发挥主体力量,形成乡村文化振兴的整体“合力”;完善现代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场域意义,来提升乡村整体的精神风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社会保障
    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数字鸿沟弥合的影响因素
    程相龙, 王欢, 梁爽
    2023, 62(2):  205-20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38
    摘要 ( 242 )   PDF (1423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2021年江苏省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专项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是否使用互联网为衡量指标,运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农村中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存在年龄、学历、婚姻情况和自评健康方面的显著差异,高龄、低学历者更可能面临数字鸿沟;农村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积极态度、同辈人互联网使用情况及个人的学习意愿能明显促进其互联网使用,降低面临数字鸿沟的概率。根据结果,认为在弥合农村中老年人数字鸿沟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高龄、低学历者,并尽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数字乡村视域下农村互助养老资源整合的路径优化
    陈际华, 蔡沁珊
    2023, 62(2):  210-21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39
    摘要 ( 199 )   PDF (1416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不断实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迎来了新机遇,但本研究对CGSS2017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发现,目前仍存在互助养老认知分歧、多元主体难以协同、服务资源整合困难的问题。在推进数字乡村治理建设过程中,服务资源整合理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效能,该理论中包含的供需动态链接、促进主体多元治理以及完善服务平台的方法对破解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困境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服务资源整合的理论视角,提出搭建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发挥数字平台反馈优化功能、实现农村互助养老供需匹配、建立城乡融合互助发展机制四条优化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时间银行”生发原理、藩篱与纾困之道
    赵爽爽, 李静
    2023, 62(2):  216-21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40
    摘要 ( 282 )   PDF (1502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相较于城市养老供给“9073”或“9064”模式,农村养老主要以家庭为主,子女代际赡养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然而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式微,养老问题成为一项重要民生问题。如何积极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亟待创新社会养老路径,弥补家庭养老供给不足。本研究基于哈贝马斯交往共同体理论分析农村“时间银行”生发原理、优势、困境与优化路径,有利于缓解农村养老压力,助推乡村振兴。
    互联网使用对中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
    卢志远, 王欢, 梁爽
    2023, 62(2):  220-22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41
    摘要 ( 301 )   PDF (1512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021年江苏省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以及使用时间、内容、途径对中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中老年人孤独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使用时长6 h以上、以休闲学习为主的中老年人更不易产生孤独情绪,但使用途径对其孤独感的产生没有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能降低70岁及以上老年人、低受教育程度中老年人及以休闲娱乐为主要使用内容的农村中老年人的孤独感发生几率。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数字时代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与其孤独感的复杂关联,为相关部门进一步开展中老年人互联网普及工作、引导互联网合理使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增能视角下农村老年群体信息贫困治理研究
    童露露, 李静
    2023, 62(2):  227-23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42
    摘要 ( 209 )   PDF (1418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目前正处于老龄化浪潮和信息化浪潮交汇的十字路口,而农村老年人在社会高速运转之时“被边缘化”,以致成为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下的弱势群体。信息贫困是信息化社会下呈现出的一种新型相对贫困形式,本研究结合信息使用动机和信息使用技能两个维度,划分出无动机-无技能、无动机-有技能、有动机-无技能和有动机-有技能4类信息贫困老人,并基于增能理论,完成“无力”“失力”和“弱力”3种农村老年群体信息贫困的类型匹配。针对农村老年人面临纷繁复杂的环境信息贫困,信息获取动力不足与信息使用技能孱弱的个体信息能力贫困问题,尝试从增强农村老年人个体信息素养、实行人为信息技术反哺与构建公平友好的老年信息生活环境3个层面进行优化,以期让农村老年人积极融入信息社会。
    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的路径——以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为例
    蔡雁冰
    2023, 62(2):  233-23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43
    摘要 ( 331 )   PDF (1448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能。以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为例,聚焦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旨在助力农产品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研究发现,其现实运作中面临着同质化现象严重、保护主体的缺失与职权交叉、农民个体熟知度和积极性偏低等现实困境。因此,加快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通过提质强基、建设品牌、产业强链、能力提升四项行动,消解现实困境,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以贵州省X县韭黄产业为例
    赵聆茹
    2023, 62(2):  238-24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44
    摘要 ( 213 )   PDF (1385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贵州省X县韭黄产业为例,利用非结构性访谈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X县发展韭黄的产业基础、市场结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等现状与优势,系统性回顾X县韭黄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梳理当地韭黄产业在发展期面临的规模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弱与产品抗风险能力差等挑战,并总结出相关做法经验,以期为推动其他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组织资源禀赋视角下农民合作社参与减贫成效的差异——以南疆M县的调研为例
    米尔夏提·买合木提, 丁宇, 蒲洁, 苏洋, 余红
    2023, 62(2):  242-24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45
    摘要 ( 239 )   PDF (1479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作社组织资源禀赋的阶段性水平直接关系到合作社能否规范发展和起到减贫成效的重要前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通过对南疆两家较为典型合作社进行案例实证分析发现,规模化收益、实现节本增效、增强组织影响力等组织资源禀赋因素影响合作社组织资源禀赋的状况,进而形成合作社资源禀赋的阶段性变化和由内部管理、人才资源禀赋构成的合作社组织规范性差异;合作社资源禀赋状况带来的组织规范性的差异,是不同合作社减贫效应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基于结论,提出丰富规模化收益、实现节本增效、增强组织影响力等合作社组织资源禀赋,提升合作社内部管理、人才资源禀赋水平等方面的组织规范性,进而促进合作社减贫成效的建议。
    农村金融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支农效率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徐贝贝, 涂维亮
    2023, 62(2):  248-25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46
    摘要 ( 217 )   PDF (1476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科学评价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支农效率,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以中国中部六省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为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支农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水平。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中部六省农村金融资源未实现有效配置,2019年中部六省小型金融机构支农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 0.886、0.934、0.944,表明中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制度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以及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资源配置规模等方面还存在改善空间。
    农村合作金融的必要性及发展策略
    冷亦欣, 黄倜慎, 孟炳南, 梁清云
    2023, 62(2):  251-25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2.047
    摘要 ( 227 )   PDF (1407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村合作金融有助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供需问题已成社会共识,但当前其发展的必要性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遭到了质疑,亟需明晰和解决。通过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现状、农村合作金融与农业的契合情况,揭示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必要性。考虑到金融政策、金融环境等背景的限制,要想落实农村合作金融的新内涵及提升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可行性,应从条件、路径和保障3个层面来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