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云慈.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产学研协同全链条融通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20(12):72-76. [2] 王卫民,吴永乐,张一凡.产教融合视域下芯片领域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探索与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6):67-71. [3] 郭芳芳,郭宁娅.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作用机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7):61-66. [4] 郎永杰,杨青,郭芳芳.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内涵、缘起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4):6-8. [5] 王珏. 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及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7):137-138. [6] 范继,路丽梅.高校带动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74-75. [7] 冯时.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8. [8] 潘懋元.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8(3):15-17. [9] 陈海燕,张海燕,骆小婷.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63-64,67. [10] 曾研华,曾勇军,谭雪明,等.新形势下高校农科类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基于产学研合作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106-108. [11] 陈倩,王一涛.地方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研究——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0(5):80-82. [12] 田甜. 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实现机制研究——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J].中国油脂,2021,46(3):161. [13] 黄明东,李炜巍,黄俊.中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9):22-27. [14] 罗化,郭丽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学研信息共享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0,40(6):42-45. [15] 吴恺.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多主体协同模式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8):92-97. [16] 鞠伟,周小虎.产学研合作绩效研究述评——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94-97. [17] 王得伟,李平,周岭,等.区域特色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以塔里木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1(3):66-70. [18] 李卫国,白岫丹.“政产学研用创”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S1):38-41. |